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用版)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浅谈课堂教学中语言学习情境的创设
系 别: 外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 英 语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20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影响。进入八十年代,特别是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增长,英语教学的重点开始转向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对该语言所属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 语境的设置对英语教学和语言的习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合理设置语境,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本课题旨在研究在英语教学中,应将英语与现实生活和本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交际功能,增加其现实性与使用性,创造一种英语在使用的“内在语境”(English is used in China),更好地推动外语教学,用英语来表达我们的文化社会生活,强调“学以致用”。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简介 |
随后在1978年C.J.Bromfit和K.Johnson的著作The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出版后,人们便逐渐接受和研究教学法,国外的很多语言学家都对英语语言课堂教学情境进行了研究。国内不少专家如欧阳弋、邹艳丽等,也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相关的专著。本人所做的选题从如何创设英语教学课堂情境的应用这一角度出发,通过教师启发思路试图从创设情境、学生参与、学生领悟等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和探讨。
|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
本文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英语专业学生的理解就如何让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能力、创新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一探讨,通过教材中介绍的英语国家人民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真实材料,加强对说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来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的兴趣,了解英语与母语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使用英语时才能掌握。将学生带入自觉的学习境地,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能力,积极参与自由发挥,开阔学生的思路,就课堂上某一话题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提高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从而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英语的交流水平。
|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 |
论文研究的方法比较多,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研究: 1.举例说明法:通过列举语言情境不同方面的例子来更好的阐述如何创设课堂语言情境; 2.信息检索法:去图书馆查找关于语言情境创设的相关书籍,以及在网上数据库查找相关期刊、文章、图书等; 3.文献分析法:在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分析,以此获得与课题相匹配或相悖的论点; |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创新)及工作进度 |
研究目标: 本选题在课堂教学法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皆在探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并探讨教师成功执行英语教学任务的方法。 主要特色: 本选题就英语教学存在的现状,能很好的把英语教学和课堂情境很好的应用其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好外语。 工作进度: 2011年9 月16日前 收集资料,交选题申报表; 2011年10月21日前 完成开题报告; 2011年10月24日 开始写论文初稿; 2011年11月25日前 将论文一稿交指导老师; 2012年2月20日前 将论文二稿交指导老师; 2012年4月25日前 将论文定稿。 2012年5月下旬 进行论文答辩 |
六、参考文献 |
[1] Richards, J & Lockhart, C.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M】. People Education Press, 2000
[2]Underwood, M.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M】. Longman, 1987.
[3]欧阳弋. 运用语言迁移理论优化中学外语教学 【M】.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
[4]任秋兰. 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 【M】. 山东师范大学, 2004 .
[5]易文静.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内部语境 【M】.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5 .
[6]夏莲. 语言接触和语言迁移 【M】. 上海海事大学, 2004 .
[7]邹艳丽. 英语习语的理解过程策略及应用策略研究【M】.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 [8]叶旻. 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式英语”用法成因研究 【M】.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6 .
[9]汪子入. 浅谈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J】.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
[10]吴丽娟. 关于语境研究分类的探讨 【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 |